既前系列文章所提,LIBOR將於2021年底退場,
現在市場要因應的是「該用何種利率」取代?
分類: 總經指標
漫談LIBOR,一個指標的興衰史(中)
上篇文章我們介紹了LIBOR(倫敦同業拆放利率)的起源與概念,而此利率具體是如何產生的呢?
本篇將撰寫LIBOR的報價機制,及其漏洞所衍生的操縱醜聞。
漫談LIBOR,一個指標的興衰史(上)
依稀記得2012年,筆者見報得知英國多家銀行聯合操縱LIBOR一事;
當時因才大一,對於金融商品及其連結的利率沒什麼概念,只記得裁罰金額高得嚇人、以及驚愕少數人掌握金融市場彷若電影情節的印象。
美元指數(上)──美指的歷史與組成
在進行外幣買賣時,我們是採貨幣對(currency pair)──「相對」的概念
以USDJPY為例,
當投資人認為美元比日幣強,則會買進USDJPY;
反之,若認為美元將較日圓弱,則會賣出USDJPY。
其他商品如EURUSD、GBPUSD、XAUUSD…..,亦同邏輯。
在主流交易的貨幣對中,往往會看到「美元」為其中一項貨幣。而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儲備貨幣,是否有更全面的方式能用來衡量美元本身的強弱?
美元指數的概念因此運應而生。
投資外匯必認識的總經指標─勞動數據(下)
有關美國聯準會特別注意的勞動數據,我們於
(上)篇敘明「非農」與「小非農」;
(中)篇解說了「失業率」與「勞動參與率」;
而本文(下)篇,將介紹「初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、平均每週工時以及平均時薪」。